首页 > 其他类型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第九第77讲

第九第77讲(1/2)

目录
好书推荐: 玄冰之鸿蒙篇 只想做个御灵师 我出马的二十年 宠妾灭妻?主母重生废侯府嫁反派 恐怖从旅馆开始 鸣龙少年:我的衫姐柔情似火 陈情令之朱雀之主 冷恋爱人 漫画家的奇妙历险 茅山术

又以此心圆入虚融,四体忽然同于草木,火烧刀斫,曾无所觉。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此名尘并,排四大性,一向入纯,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开示色阴第七种魔境,「身同草木」。原因就是心不再执着这个肉身是我,离心无执。

又以此心:接着上面那个心,离心无执。圆入虚融:进一步地使定力转深、转细、转圆满。四体忽然同于草木:身体跟草木一样。其实草木有没有知觉啊?也有。但是我们人认为它没有知觉。火烧刀斫,曾无所觉:把自己的身体放在火里烧,用刀砍,把肉割下来,他都没有知觉,割下来还照长。

又则火光不能烧爇:火也不能把他烧烫,更不用说把他烧烂。纵割其肉,犹如削木:把他的肉割下来就跟削木头一样,他不痛。但实际上木头还是痛啊,是我们感觉不到它的痛。

此名尘并,排四大性:现在知道这个东西不是我,也是虚融的,排斥了,心里对它放下了执着。「尘」,即身根,即六尘,「并」就是肉饼。「排四大性」,这个肉饼是地、水、火、风四大组成。

一向入纯:由于修这种禅定功夫,最起码他知道这个灵体可以独立存在,包括外道都知道。他当然不是像观世音菩萨那样把一精之明当成是我,他是一种虚妄的认为,把意识心当成是我。我们可以离开这个肉团,可以像四空天天人那样,证得这个灵体在一定程度上的自在解脱。他还没有能把身体证空,但是可以把身体证得没有那种知冷、知热、知疼、知痛的感觉。所以我们不执着这个肉身的时候,它就不会自作多情。

圆顿大法不采取这种修证法,这种修证法是想在肉身阶段就达到这种功德;而圆顿大法的修行是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在中阴身期间把这肉团身彻底排除了,要么就回到佛土去,要么就愿身再来秽土,不需要在这个方面浪费时间。这里搞得不好一弄还要下无间地狱,不值啊!

暂得如是,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解释同上。

又以此心成就清净,净心功极,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开示色阴第八种魔境,「遍见无碍」。

又以此心:接着上面的七种心,往下来进一步功力加深,每一段都有「又以此心」,是一关一关地突破。成就清净:是讲进一步清净。净心功极:是在第八种情况之下的「功极」,并不是究竟功极。

忽见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国,具足七宝,光明遍满:这都是自己的幻觉,他过去有似是而非的这种想象。又见恒沙诸佛如来,遍满空界,楼殿华丽:十方如来不会就是为了让他看一下子,大家都来集中一下,这些都是他自己的想象。下见地狱,上观天宫,得无障碍:这个现象能展现,与天眼看到的地狱又不一样。他是自己的想象成真,现在眼前。

此名欣厌凝想日深:欣见诸佛天宫宝殿,厌见地狱众生;「日深」包括过去世中的习气,好的坏的都想象成真了,变现出来的。想久化成:这个点明了,是由化想妄想变现的,不是因为开了天眼看到的。所以这种情况是多生多世的幻觉,妄想放在心里,逼急了,逼到极点了,所以成象。

在练气功的过程中有两种情况,一种叫要象,一种叫现象。要象就是自己主观想象,我要了解什么情况出来;现象就是自己没有想法,自然现出来的境界。那么这两种情况不能一概而论。都有真,都有假。所以这些外道法我们不能随便修,修了以后会误导自己。

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解释同上。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忽于中夜,遥见远方市井街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此名迫心逼极飞出,故多隔见,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开示色阴第九种魔境,「遥见遥闻」。这是由于观照定力转深的缘故,看到了真实境界。他开了天眼,开了天耳。

又以此心研究深远:接着上面八种心进一步加深功力。忽于中夜:「中夜」是修禅用功的最佳时刻,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是子时用功,心容易定。遥见远方:远不能碍,暗不能闭,他是晚上能看到的,一定是天眼。市井街巷:「市井」是指做交易、商业交换的场所,「街巷」指大街小巷。亲族眷属,或闻其语:他看到自己的亲人在那里说话。

此名迫心逼极飞出:「迫心」就是定力转深,能量聚集到一处,他必然从某一个方面打开缺口。这都是我们的本能。没有什么了不起,连鬼都有五种神通,不要少见多怪。故多隔见:「隔见」是肉眼见障内,用一层纸遮住了就看不到了;天眼见障外,可以透过山河大地看到远方的亲人,可以隔着多少高楼大厦看到美国。真心本来面目是不是太妙啦?修行就是把我们无量的智慧德能全部发挥出来。我们现在执着于这一点点人道的福报是不是很可怜呐?

非为圣证。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解释同上。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见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无端说法,通达妙义,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这是开示色阴第十种魔境,「妄见妄说」。因为邪知邪见,不明道理的人在这里着魔。为什么在这里着魔呢?这个境界一透过你就破色阴了,所以这个时候你的冤亲债主要来考察你,干扰你了。

又以此心研究精极:此时用功至深,色阴将破。见善知识:这是你自以为的善知识。形体变移,少选无端种种迁改:他可以千变万化,高矮、胖瘦、红黄黑白,变成美女、变成美男,乃至变佛、变菩萨,来利用你这种追求神通的心,给你当老师,首先给你看看变化无穷,然后再给你说法。

此名邪心含受魑魅:这个善知识可以化身来,也可以利用其他人来自我介绍,而他所利用的这个人也是有这种因缘,因为他有这个心就利用他来说法。或遭天魔:也可以是天魔附在这个人身上说法,能附和所附的都不冤枉,他都是种缘分,以及被他迷惑的人都是这种缘分。入其心腹,无端说法:再入另外一个人的心腹说法来干扰你。

通达妙义:看似对三藏十二部经都通达妙义,除了《法华经》《楞严经》一心三藏的道理,其它经典连魔都会说。后面讲受阴的时候还要详细介绍这个法。如果看到这种情况呢,你不要理他就行了,懂得一心三藏的人马上可以教化他。你不要去自作多情,以为看到老佛爷,这下得救了——你不要走啊,跟我在一起啊——那你就完蛋了,要当心呐!

非为圣证。不作圣心,魔事销歇;若作圣解,即受群邪:解释同上。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

如是十种禅那境界,皆是色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这是总讲在这个色阴境界里出现的十种情况。如果因为这种情况出现就以为自己成就了,已经明心见性,已经了脱生死,已经成菩萨乃至成佛——你不仅仅是这么认为,并且还这么讲,将来必堕无间地狱。

现在有些人开了一点点天眼,开了一点点天耳,知道一点事情,与这色阴十种境界能不能相提并论啊?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就已经开始狂妄自大,讲他走火入魔都还是抬举他。所以这个境界可怕不可怕?我们要倒吸一口凉气。没有明心见性的人修得千辛万苦到了这种境界,你稍有不慎,前功尽弃不算,还要下无间地狱。

「用心交互」,用什么心呢?就是禅观与妄想。提起正念,动的不要理,静的也不要理,你只管跟木头人一样,这是修禅宗的看家本领——万境不动心,你只管保持清净,但是不能昏沉、不能睡觉,知道在修行,什么境界都不执着。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经常有些修气功或者修禅定的同修给我讲起来他什么什么境界,我告诉他可不能执着,一执着就走火入魔,他说他从来不执着。但是话音没有落地就开始执着起来了,就开始吹起来了。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就是不知道天高地厚,不知道如何把握自己。逢此因缘,迷不自识:逢到这些境界现前的时候被境界转了,自己不认识自己是怎么回事了。世间有几句俗语叫什么?给点春风就荡漾,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染料就开染坊。有些人就是这样,有个一知半解,恨不得要昭告天下。

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这是未证谓证,非果计果。不管是在世间法还是在出世间法,犯这种错都是要遭到惩罚。在封建社会你敢自称是什么王,不仅你要杀头,你全家都要杀头。在佛法里也是一样,你如果以此来诈骗众生,你的果报在无间地狱。

汝等当依如来灭后,于末法中宣示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这是教育法会大众,以佛的教诲保护末法中的众生。把这个境界提前告诉修行人,让你们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不要让天魔外道有机可乘。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阴尽者,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此则名为受阴区宇。

从这里往下开始介绍在破除受阴过程中的十种魔境。

修三摩提:在这里特指修四禅八定。奢摩他中:这里就涉及到证量。色阴尽者:前面十种阴魔境界通过,已销除色阴,超越劫浊。他能够以肉身穿墙越壁,能够虚融地把里面五脏六腑搞出来洗干净以后再放进去,肚皮还不破,能够以天眼看到几千、几万里之外的种种景象,还能够以自己的想象把墙壁变成虚空,把这个太阳系、山河大地变成七彩云……当你把色阴境界破除了以后,进入受阴境界时,如果再犯错误仍然下无间地狱。也就是说,破除色阴的人都还是个凡夫,都还保不准不落三恶道,前面十种魔境都已经超越,在受阴境界还要遭磨难。

见诸佛心,如明镜中显现其像:「见诸佛心」,就好像要明心见性了,好像自己知道了个什么东西,得到了一点相似的法味,就好像镜子中显现其像。这个打比喻打得非常好。镜子中显现的是不是自己的像啊?你说是自己的像吧,那个不是自己,自己在镜子外面;你说不是自己吧,它是自己的像,似是而非。看到镜子中的像和看不到镜中的像相比而言,心里是不是要踏实一点?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虽然有所得了,但是真正来讲达不到实在的用处,安慰安慰自己的心而已。犹如魇人,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这是比方中的比方——「魇人」是被鸠盘荼鬼压住了身;「手足宛然,见闻不惑,心触客邪而不能动」,心里知道而不能动,手脚动弹不了。

此则名为受阴区宇:破除了色阴以后心有所悟,知道我们这个心本来就不应该被地、水、火、风这四大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所困住,但是却被困住了不能解脱。到了这种境界,比不知道是不是要强啊?这也是一种小的开悟。

若魇咎歇,其心离身,返观其面,去住自由,无复留碍,名受阴尽。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观其所由,虚明妄想以为其本。

若魇咎歇:接着这个比方再来开示——那个被魇魅鬼压住的人,虽然不能动,心里是不是一直想动啊?就是因为他有想动的这个念,这个冲击力能叫魇魅鬼离开,以那种对抗的心理他就能离开。这是不是还是在比喻用心啊?所以这个法由于用心坚固而能成就。其心离身:在修行的过程中,我们这个灵体可以离开肉团身,在佛法里叫意生身。返观其面:灵体跑出来后反过来对着自己看:「哎呀,原来这个老人家不是我啊,是我的一个房子啊!是我的鸟笼啊!是我的床铺啊!是我的衣服啊!原来这个肉身不是我,是我所啊!是我的工具而已啊!」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身心可以独立。无复留碍:肉团身再也不会障碍这个心的去和来,这个心想走就走,想留就留。

是人则能超越见浊:见性与根身四大和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互相跟织布一样交织在一起而搞糊涂了,发生了世界观的颠倒,把这个东西当成我了,这叫「见浊」。现在这个一精之明可以离开这个肉团了,得到一部分的解脱。

观其所由:现在作为过来人,再回头看看原来的路,现在明白了,叫「观其所由」。虚明妄想:在十法界里找不到肉团这个地水火风四大和眼耳鼻舌身意六根的来龙去脉,虽然找不到,却宛然现前。我们知道这是因缘和合而显现。以为其本:修禅定的人不懂得这个道理,他只感到这是一种虚妄,要破除它,保持这种念继续用功。但是他也懂得这种妄想是不存在的。

那么明白了一心三藏的道理,这个「虚明妄想」当下是不是我啊?明白了即已破除,破除的当下就要起用。不仅不破,而且要利用他来成就道行,教化众生。这是从总体上概括这个受阴区宇和破除受阴之后的这种功德受用。下面呢,再分别地介绍十种阴魔境界。

阿难!彼善男子,当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心生怜愍,不觉流泪。此名功用抑摧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见人则悲,啼泣无限,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看到这里我们真是要倒吸一口凉气,这是开示受阴第一种魔境,「抑己悲生」。修行以后生出了慈悲心还要下地狱,你说冤枉不冤枉?

彼善男子,当在此中:「此中」指色阴销除,已得无碍,受阴现前,虚明体露,似有所得,但是还不能实用。他现在是到了这种境界,心里痒痒的,已经知道有这回事了,但是还不能得到真实的妙用。所以「在此中」是不是一直等着能够得到用处啊?但是有这种心在就不是正知见。我们只要坚信不疑一心三藏——万法皆是我,天塌地陷你不要理睬它就行,不要被境界所转。

得大光耀,其心发明:加功用行,定力加深,在前面破除色阴的基础之上,心会越来越亮。所以有些人当感觉到自己心亮了的时候,好了,就开始自以为是了,就浮躁起来了,切忌切忌!

现在有些人被人家给照个照片:「哎呀,师父你看我后面怎么有光啊?」我再三跟他讲:「你练过气功没有啊?」他说没有。「那可能你在天道、鬼道的一些朋友看到你在这照相,跟你合了一个掌,光就来了,你不要当真啊!」他说不当真,结果我屁股一转,他就当真去了,就吹起来了,把相片给人家看,看看这不是佛这是谁啊?就以此跟人家化缘去了。

内抑过分,忽于其处发无穷悲:由于他修这种禅定是定力过胜,心过于往下沉,也就是说定超过了慧,静超过了动,心态失去平衡,便走火入魔。「发无穷悲」,这是好人犯错误,他度众生的心太迫切。他并不懂得一切众生都是自己,他只是能把一切众生当成自己,问题就在这里——过分地看重了自己,过分地自信,操之过急。按照道理来讲,这也是方便菩提心,你能做到这一点也不简单呐!如是乃至观见蚊虻,犹如赤子:看到一切的畜生、苍蝇、蚊子,都跟自己的儿子一样。心生怜愍,不觉流泪:你这样哭还有个完、还有个了啊?

此名功用抑摧过越:静大于动,定大于慧,就失去了智慧的观照。要注意,修行人往往会好心给自己造成障碍。但是在我们听经闻法、听到佛声佛号时,有时候会浑身汗毛竖起,痛哭流泪,这不是走火入魔,这是法喜充满。佛讲的,这样的人不是凡夫。

悟则无咎:出现这种情况了,只要有人跟你讲,「这个可不要执着啊,防止走火入魔。」好,你不执着了,马上就没事,解除这种魔境很简单。非为圣证:这种慈悲心并不能证明你有什么智慧,但功德还是有的,他起码是一种善心。他就是下地狱也不会受苦,最起码可以在那里敲敲板子、送送饭、下下厨房什么的,他不会到劳改里受苦。在鬼道可以做个什么土地老、城隍爷,当个阴差;在畜生道也可以做个什么金丝狗啊、宠物猫啊,它有福报,愚痴的人也有痴福。

觉了不迷,久自销歇:你能听人解劝,慢慢地心情就会平衡。如果生起贡高我慢就麻烦了——我这么慈悲,你还说我走火入魔,你才走火入魔呢,你这个魔鬼——那到时候你真要变成魔鬼。

若作圣解,则有悲魔入其心腑:「悲魔」是外魔,外魔钻到你心里去了,控制你的精神。这种外魔与后面那个想阴十种境界中的魔不一样,这种魔是钻到你的心里,那种魔是站到你的面前,这都是外魔;在那个色阴十境中是自己的心魔,是自己迷惑颠倒、固执己见而致。见人则悲,啼泣无限:看到人就是哭哭啼啼:你苦啊你苦啊;看到猫啊、狗啊就哭哭啼啼:老子老妈你苦啊苦啊——你让别人也造口业。失于正受:被境界所转,心随魔变。当从沦坠:已经破除了色阴的人,在受阴境界中稍有不慎,照样下地狱。

阿难!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谓三僧只,一念能越。此名功用陵率过越,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二种阴魔境界,「扬己齐佛」。走火入魔的原因是由于过于狂妄,过于自负,最容易被这种魔所利用,他不需要经过你同意就可以钻到你心里。有些人不修行还好些,修行后反而修得狂妄无比,贡高我慢无比,这就南辕北辙;乃至相互之间吹捧,你吹我是菩萨,我吹你是菩萨,来满足一种虚荣心。

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胜相现前,感激过分:仍然是讲虚明体露,现在就是求能够付诸实用。由于这个心「胜相现前」,相对而言,这个定力又有了提升,似乎能够得到一点作用,其实还没有大作用。所以「感激过分」——只是得到了一点功用,但他自己却感觉大大地超过了实际的功用,产生增上慢。

忽于其中生无限勇,其心猛利,志齐诸佛:好像当下就跟佛是一样的功德道行,这个心是大猛大利。谓三僧只,一念能越:甚至觉得自己比佛还厉害。大家知道,别教菩萨从明心见性的初住位开始,还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成就。而这个人呢,认为自己不要三大阿僧只劫,一念就能成就,厉害不厉害?所以这种人叫狂慧,是半瓶子晃荡。即使修圆顿大教,像龙女那样听一遍《法华经》当下成佛的人,也是无量百千万亿分之一;绝大多数人修圆顿大法,也得要经过三五大劫,乃至十来个大劫才能成为圆满大佛。何况修这种禅定的人,他还没有明白一心三藏的道理,怎么能「一念超越」呢?

就像有些人开了一个天眼,开了一个天耳,连鬼都有的东西,他认为这样就算成佛了,这也太不知天高地厚。我听到有修行人跟我讲,说他师父是明心见性乃至是古佛再来。我说:「你能不能介绍介绍你师父怎么样个明心见性?」他讲得很好玩,说:「师父从来不读经典,可以通过人家写出来的字,看看人家是什么什么命。」就跟测字先生一样,这是古佛再来?还有的讲:「我师父他从来没有学过医,他能给人家开药方。」这也是佛?这也是明心见性?

此名功用陵率过越:分析这种走火入魔的原因,就是过于轻率、自负、浮躁,稍有一点点感触,就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觉了不迷,久自销歇:这些勇猛精进的人虽然犯下过错,但是能明白错了,能知过即改,就啥事也没有。可悲的是,往往有些走火入魔的人不能自悟,都是自以为是。你去劝他,他根本都不把你放在眼里,甚至还认为你是嫉妒他,他看不起你的。

若作圣解,则有狂魔入其心腑,见人则夸,我慢无比。其心乃至上不见佛,下不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眼睛里连佛都没有,认为佛也就那么个样子,原来也不过如此,何况还有菩萨?还有罗汉、声闻?这是极大的狂慧。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前无新证,归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回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此名修心无慧自失,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三种魔境,「定偏多忆」。因为盲目精进而导致忆魔入心。

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在破除了色阴进入受阴区宇时,虚明体露,但是没有得到实用,而又急于破除受阴,故出现了偏差,心里起了变化。

前无新证:你再进也没有用啊,想进进不了。受阴并不是说你想破就能破,不能拔苗助长啊!归失故居:这种情况下回头的话,色阴已经破除了,那种境界已经不复存在了。现在是进不能攻,退不能守。

智力衰微:是指定强慧弱,动劣静过。这个时候他只知道一味地精进,而不是回光返照。禅定修行的基本原则是保持定慧均等、动静平衡。你有一念之差,就可能出纰漏。入中隳地:「隳」是毁坏,「中隳」是失去了中道,失去了平衡,一味地在这个比较沉闷的定境之中打妄想。

迥无所见,心中忽然生大枯渴:越想见就越见不到,所以「心中忽然生大枯渴」,他感到好像沉闷、无聊、无所事事,属于这种心态。于一切时沉忆不散:心里的结解不开,一直要精进精进再精进,这是不是一种情执啊?心思很沉重。

将此以为勤精进相:有信心力的就是想着「我要破受阴,我要怎么样」,把这种方便菩提心误以为是精进相。那个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这就是表法的,琵琶的弦绷得太紧会断,绷得太松便不成调子——这是表修行人在修行过程中心弦绷得太紧,容易走火入魔;绷得太松,懈怠也入懈怠魔,你需要不紧不松的,并不是你自己想当然。在行持上再精进,不如你会用心。而我们读《法华经》《楞严经》,一念信解如来藏,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包括禅定在内的无量法门,修无量百千万亿年功德的无量倍。这才叫大精进啊!在行持上日不睡夜不眠,都不叫精进,修行不是拼消耗。

此名修心无慧自失:修行偏重于定力,而缺少智慧观照。悟则无咎:开悟了,明白这个道理了,就不会招来麻烦。若作圣解,则有忆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悬在一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撮心」是提心吊胆,「失于正受」是心随魔变,不能主宰自己。这跟那些有神仙附体的人还不一样,神仙附体还有约定,我烧个香请他,他才来,事情说完就走;这里呢,他不能主宰自己,魔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搞得他惶惶不可终日。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慧力过定,失于猛利,以诸胜性怀于心中,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得少为足。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四种魔境,「慧偏多狂」。

慧力过定:由于智慧超过了定力,失去平衡,而造成了「易知足魔」入心。失于猛利:是造成这一种魔境的原因,这种人也是过于自负,认为自己太有智慧了。

以诸胜性:「胜性」是虚明体露,已见到自心的那种胜相,但是还不能使用,要进一步地用心挖掘这种使用,逐步地出现一些灵性。怀于心中:在已经开始破受阴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点点滴滴的成就,这个时候他得少为足,自己以为成就了。自心已疑是卢舍那:哎呀,我可能就是卢舍那佛再来啊!这个时候就不知道天高地厚了,这是一种情况。得少为足:一点点感受就以为是大彻大悟。

此名用心亡失恒审,溺于知见:「恒审」是指定慧均等,在定力成就的时候不时地回光返照,但他不明白这个道理。「溺」是沉溺、毁坏,这种沉溺就在于过分地自信,刚愎自用。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见人自言:我得无上第一义谛,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自吹自擂,我已经明心见性。

果真明心见性之人不可以夸海口,要按照《法华经》的教诲:如果你认为自己明心见性了,你应该就尽菩萨的义务和责任,把你明白的道理告诉别人,弘扬如来家业,帮助更多众生成佛了生死,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闻利养。真正明心见性之人应该想到众生在受苦,想着要帮助众生而寝食不安,菩萨应该是这样的心态。有道无道,自己要知道。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新证未获,故心已亡,历览二际,自生艰险,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饮毒药,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五种魔境,「历险生忧」。这种情况属于定与慧都很下劣,失于方便。失于方便就是过分地执着于常规,不懂得用一些方便法来开解自己、平衡自己。

新证未获:他已经看到受阴区宇中,已经尝到了自己悟解宇宙人生的法味,但是还没有得到真实受用。这里也带有急于求成这种心态。修行是一个踏踏实实、不骄不躁、心平气和的过程。你稍微动心起念着急了、懈怠了,这里就可能出偏。在世间法叫欲速则不达。故心已亡:是指色阴已破。历览二际,自生艰险:前不着村,后不着店,色阴已破,受阴又破不了。「自生艰险」,心里没有着落,两头不着实啊。

于心忽然生无尽忧,如坐铁床:「如坐铁床」是指像在铁床地狱一样,其中烈火熊熊,坐立不安。如饮毒药:像饮了毒药一样在心里发作,是不是很难受啊?心不欲活,常求于人令害其命:求人家啊,「你把我脑袋砍下来吧,我谢谢你啊!」他以为把这个命舍掉了,就能得到解脱。早取解脱。此名修行失于方便:定和慧双方都很低劣,用不起心来。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总是提不起精神来,没有一丝一毫的开心。「则有一分常忧愁魔,入其心腑」,这个时候已经不是自己做主了,你这个肉体已经变成忧愁魔的一个利用工具。我有个弟子是结肠癌,动过六次手术之后,医院即拒绝再次为她动手术,否则会死在手术台上。直到她遇到如来藏大法以后,自己讲:「师父啊,我今天是第一次真正地露出笑容。我这五六年以来都是假装笑容,是笑给人家看,安慰别人。现在我才是真的看到了光明。从去年春节过后到现在,开刀一年多还活得好好的。我现在不仅不怕死,我还不怕活,我还要争取尽快地登台讲经说法。」

手执刀剑,自割其肉,欣其舍寿:认为只要把命舍掉就能成佛,这是重者。有一个修观音法门的居士,身上穿着黄海青,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了,认为那就是成佛;还有人往水里噗通一下跳进去,认为这样就可以去成佛。这些都是走火入魔的表现。你要去成佛何必执着把这个命丢掉?利用这个命去帮助别人不是很好吗?或常忧愁,走入山林,不耐见人:轻者就去图自己清净,不愿意跟别人接触。这样的人还能成佛?修大乘菩萨道就是要做众生不请之友,怎么可以自己躲起来啊?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所以我们在能够纠正、检点自己修行中过咎的时候,要会用心,要听从师父和同修的教导、劝阻,不可以一意孤行!修菩萨道必须面对大众,为什么?只有在大众中,我们才能不断地见贤思齐。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此名轻安无慧自禁,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谓已得无碍解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六种魔境,「觉安生喜」。

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处清净中,心安隐后:色阴破除以后进入受阴区宇,虚明体露,继续保持这种心态,那个境界会越加殊胜。那么在这种过程中呢,往往就会产生得少为足的心态,这个时候沾沾自喜:「哎呀,怎么这么自在啊?我怎么早不来,怎么怎么样……」你这个时候容易走火入魔。忽然自有无限喜生,心中欢悦,不能自止:像这种情况是修禅定最大的忌讳,叫喜风不止。

此名轻安:修禅定容易得到一种轻安的感受。佛讲了,禅定之乐甚过夫妻生活一万倍。这个方面倒是提醒我们,要把世间的这种不文明生活放下,禅定都这么快乐,何况成佛成菩萨啊?既然禅定容易走火入魔,我们修《法华经》《楞严经》,你再怎么快乐都不碍事,这是救命的法宝。无慧自禁:自己不能控制自己这种轻安之乐。我们看到有一种人,他笑了以后就停不下来。这时候那些阴魔一下就可以入其心腑并且控制他,这就是飞精附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当心,一定要明心见性,一定要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否则很危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年华只钟情卿 从演太监开始 魔尊难缠:纨绔娇妻不好抓 快穿疯批女配手撕炮灰剧本 养崽崽后本宫躺赢了 重生暖婚:隐婚老公,宠翻天 斗罗之全职阴阳师 农门小仙妻 我怕是遇到了假霸总 暖婚甜蜜蜜:宁少,强势宠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