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第九第77讲

第九第77讲(2/2)

目录
好书推荐: 玄冰之鸿蒙篇 只想做个御灵师 我出马的二十年 宠妾灭妻?主母重生废侯府嫁反派 恐怖从旅馆开始 鸣龙少年:我的衫姐柔情似火 陈情令之朱雀之主 冷恋爱人 漫画家的奇妙历险 茅山术

为什么求道者多如牛毛,得道者凤毛麟角?因为修方便法门懈怠不能成就,精进容易走火入魔。所以在修禅定过程之中,祖师有教诲:如果你有过什么悟处,赶快吐掉!这个话好懂,可是难行啊!比如你晚上在定中,突然整个卧室里闪闪发光,我跟你讲,这是好境界。如果到第二天晚上你继续坐的时候——今天怎么不发光了?你这个心一来,马上就发光。这个时候你就完蛋了,这是魔来干扰你。那么到第二天晚上坐的时候,有光没有光仍然不在乎,既不求也不拒,这才是修禅的正确心态。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喜乐魔,入其心腑,见人则笑,于衢路傍自歌自舞:「衢路」就是大街,四通八达的十字路口;「自歌自舞」,就跟范进中举一样,我中了,我中了……发疯发癫四处狂奔。自谓已得无碍解脱:自以为已经了生脱死,成佛作祖。失于正受,当从沦坠:仍然会落到无间地狱,可怜不可怜呐?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自谓已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何况下位声闻缘觉。此名见胜无慧自救,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礼塔庙,摧毁经像,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经是树叶,或是氎华。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七种魔境,「见胜成慢」。贡高我慢之人在这种境界中很容易走火入魔。

见色阴销,受阴明白:虚明之体已经显露明白,破除了色阴进入受阴区宇,他已经觉得了不起了,得到一点点相似的法味就不知道天高地厚。

自谓已足:是得少为足。忽有无端大我慢起:好像是无端,其实是有端。这种人多生多世都是贡高我慢,看不起人。在这一生中好像是无端,其实都是他自己的习气所造成。

如是乃至慢与过慢,及慢过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慢」,确实有点功德,所以他贡高我慢。可是,他根本没有什么可慢,也不能慢,为什么?一切人都是自己一个人,他跟谁去慢啊?即使帮助了别人,别人是谁啊?是不是他自己?所以不值得慢。

「过慢」,张三和李四都是十分功德,张三非要认为自己比李四强,这种心态就是过慢。

「慢过慢」,张三是十分功德,李四是十二分功德,而张三非要认为自己比李四强。

「增上慢」,自己只有十分功德,他看成是十五分、二十分,太高估自己。

「卑劣慢」,前面几种慢多少还有点东西,这个「卑劣慢」是自己什么也没有,还要去慢;不仅没有,他还知道自己什么也没有,却故意地要去慢;他知道一件事情自己稍微努力努力就能够做到,他却不去做就来慢。这种人来讲,一般我们惹不起,要躲得远远的。

一时俱发,心中尚轻十方如来:这叫邪慢。邪慢的人更糟糕,他不分青红皂白,心里压根就没有羞耻二字,上至对父母师长,旁及左邻右舍,讲得不好听,这些人就跟疯狗一样到处乱咬。

有些人以为出家以后就跟极乐世界一样,到处安安稳稳、平平顺顺,你错了,不要把任何事情想象得那么美好。出家有出家的烦恼和习气,在家有在家的烦恼和习气,修行有修行的烦恼和习气,这正是成就我们的时候。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当年本师释迦牟尼佛那支队伍,也是叫你啼笑皆非。六群比丘、五百比丘比丘尼跟佛唱对台戏,另立宗派,你以为怎么样啊?你别一天到晚去耿耿于怀,横挑鼻子竖挑眼。修行人什么时候都要坦坦荡荡,坦然面对一切,始终对我们的事业要充满着信心。老鹰有时候飞得比鸡还低,但是鸡永远不会升到老鹰那么高。我讲这个法呢,就是说在弘法过程中我们会不断面临新的困难、新的挑战,但是我们始终抱着弘扬如来正法的勇气和决心,我们就会无往而不胜。

何况下位声闻缘觉:这些贡高我慢之人连佛都不放在眼里,何况这些菩萨声闻,又何况这些凡夫众生啊?有些人本身连佛都不信,连因果都不信。我们要发慈悲心,能度的方便度一度;不能度的,我们不要受他们的干扰就行,也没有必要去耿耿于怀。

此名见胜:这种「见胜」是带有讽刺意味,这个邪知邪见太过分,太盛气凌人。无慧自救: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智慧。包括大智慧,包括小智慧。大智慧呢,十方三世一切万法皆当人当下一念之所变现;小智慧,要懂得取人之长补己之短,要懂得随喜功德。有这个小智慧也能保你一生平安,恭敬尊重别人,自己不会吃亏。

悟则无咎:对真修行人来讲,一旦明白这个道理,当下错误消除。非为圣证:在受阴境界里有那么一点点法味,在修行人来讲并不是坏事,但并不是你已经成就,你只是得到一点人天福报。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下面是种种的表现。

不礼塔庙:到寺庙里去不拜塔、不拜佛。摧毁经像:看到佛像经书就烧,说这些东西没有用。谓檀越言:此是金铜,或是土木:对着佛像讲,这是一块铁,这是一块铜,这是一块土,这是泥巴佛。经是树叶:说「经」呢,是几片树叶子,哪是什么经啊?或是氎(dié)华:以前把经文写在高级的丝绵、布匹上面,他说这是块布。他是公开地谤佛谤法。禅宗的呵祖骂佛是在调整心态的时候,为了把一切有形有相放下。他这里是误导众生,罪恶滔天,必下无间地狱。讲法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众生的根机而说。

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实为颠倒:这就是狐狸尾巴,把佛像、佛法破除了,来诈骗佛法,我这个肉身佛什么都懂,我还有神通,你不来恭敬我?去拜土木,拜金铜,你这是颠倒。凡是邪魔歪道,你要注意,他有一个关突破不了,就是我执,就是名闻利养。一个人讲经讲得天花乱坠,那他的行持呢?他有没有名闻利养?这就是试金石。

自己那个名闻利养很重、私心很重,讲起别人来却可以理直气壮的人,这种人不能度,他越修越虚伪。修行人这点很重要的。凡是有惭愧心的人,他上台讲经说法,涉及到自己短处的时候他也讲,这就很好。为什么我鼓励大家登台讲经?你以为就是讲给别人听吗?你在讲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把自己的烦恼习气给破除了。

其深信者,从其毁碎,埋弃地中:把佛经佛像毁掉、埋掉。疑误众生,入无间狱:你这是要下无间地狱的。失于正受,当从沦坠:误导众生了,你要入无间地狱;走火入魔了,你也要入无间地狱。这种人冤枉不冤枉啊?就是因为自己的贡高我慢导致大我慢魔附体了。

禅宗有几个着名公案。一个是临济祖师,他不礼塔庙;一个是丹霞劈佛,他把木头佛像劈了以后烤火;还有一位德山祖师,他说大藏经是抹抹鼻涕的东西、擦擦眼泪的东西啊。因此有人就问圆瑛大师:「这些人叫不叫大我慢?」圆瑛大师回答说:「祖师呵祖骂佛的用心,是叫大家悟一性平等、心外无佛。」这叫「剿绝佛见而已觉佛见」,「剿绝佛见」——你是佛,我是众生,把这个邪知见消灭掉。

所以一定要明白,尽虚空遍法界,过去现在未来就是一尊佛;任何人、任何一条狗、任何一头牛、任何一个泥巴瓦块,当下就是佛;佛也是你,魔也是你,鬼也是你,万法都是你;你也是我,我也是你,没有哪一个人不是另一个人。所以圆瑛大师还讲,对那些执着于心外求法而不达自心、执着于言教而不肯进修的人,这是批评他们、救护他们,就是文殊菩萨讲的「将闻持佛佛,何不自闻闻」。是不是也是叫我们回光返照啊?但我们不可以到处去依样画葫芦,跑到哪里去把佛像敲掉,人家把你脑袋敲掉差不多。根据不同的众生的根机,我们首先要恒顺人家,你才有办法慢慢地去引导。圆顿大法是圆融的,不是搞生搬硬套。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精明中圆悟精理,得大随顺,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已言成圣得大自在。此名因慧获诸轻清,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八种魔境,「慧安自足」。

于精明中:指色阴销除,他感到这个身体能够穿墙越壁,内外无碍了。圆悟精理:相对于以前而言,原来这个生命真不是我们过去所想象的,真是不可思议啊!过去谁会想到我们还能够升天、能够穿墙越壁啊?现在通过自己亲自修炼了,证到了——原来如此啊!他感慨万分,自以为圆悟。「精理」,其实这还不是真心本来面目,他这里还带有浓厚的、顽固的、强烈的我执,是自以为是的精理。

得大随顺:他能够穿墙越壁,自认为这就是大随顺了。真正的「大随顺」,是证到与万法同呼吸共命运,刻骨铭心地知道万法就是我。就像这个肉团身,手疼我也知道,脚疼我也知道,都是我在疼。我们将来要证得的如来的境界,比如说,风怎么吹、雨怎么刮、牛在怎么叫、狗在怎么跳,就跟能感到自己的手指痛、眼睛感到湿漉漉的、身体有点酸酸的一样,是这种感觉,这个时候你叫「圆悟」。尽虚空遍法界,大至佛刹,小至微尘,无非诸佛法身真常,这就是「圆悟」。这里的「大随顺」是得少为足。

其心忽生无量轻安:喜不自禁啊,这还得了!觉得自己这么有本事,有这么大的福报。己言成圣:自己讲自己成佛了,成圣人了,这都是大言不惭。得大自在:都是他自己自作多情,他就没有自在,他还有一个我执。

此名因慧获诸轻清:「因慧」是他一时的一点点法味、一时那么一点灵感,他「获诸轻清」。这个我们平时也能感受到,有时候一念心观照到一心三藏,这些烦恼习气当下就没有了,你永远这样保持下去,这就非常好。悟则无咎:明白这个道理就好,不会受报应。非为圣证:一时的一点点领悟、一点点法味,并不意味着你是究竟成就。

若作圣解,则有一分好轻清魔,入其心腑:这种情况属于比较轻、比较轻浮的心态。自谓满足,更不求进。此等多作无闻比丘:他修了个四禅就认为是四果罗汉。其实不要说四禅,再加个八定也还是连初果罗汉都赶不上。疑误众生,堕阿鼻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于明悟中得虚明性。其中忽然归向永灭,拨无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现前,乃至心生长断灭解。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谤持戒,名为小乘,菩萨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于信心檀越,饮酒啖肉,广行淫秽。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九种魔境,「着空毁戒」。

受阴明白,于明悟中:虚明之体已经现前,已经感受到解脱自在的法味,只是还没有得到真实的受用。在这个过程中,这种法味会越来越清楚,所以「明悟中」相似于这么一种境界。得虚明性:仍然是尝到那种虚明的法味,「得」是似得非得,所以这个时候心态发生了冲动。

其中忽然归向永灭:通过色阴的销除,知道这个肉团身都是假的,他是一步一步地向空前进,然后他就做出一种错误的逻辑推理——空空空空……空到最后,什么都没有了,这是断灭论。比如说,拿一根木棍,如果每一次把它分成两段,永远地分下去,这根木棍能不能分空啊?不能分空,这就是智慧。「归向永灭」,就是断灭空。

拨无因果,一向入空:万法皆空,因果不空,成佛果必有佛因,所以「拨无因果」的人必下无间地狱。他认为既然没有因果不受报应,他就可以为所欲为,可以胡思乱想,可以信口开河。但真正来讲不管你多么雄纠纠气昂昂,你都逃不了这种果报。空心现前:是断灭空的心现前了。

乃至心生长断灭解:佛反反复复在强调,这是断灭空。这样的人很可悲,因为他这个思想已经麻木到极点。「断灭解」后加一句话,「此名定心沉没,失于照应」——在修禅定的过程中,往往这种人到最后就容易昏沉,所以此时他的情绪已经低沉到极点,他没有智慧来救自己,照应自己。

悟则无咎:心法不可思议,心法一转就可以风云突变。若作圣解,则有空魔入其心腑:这个「空魔」也就是专门以所谓的断灭空来误导别人、诽谤佛法。这样的魔鬼麻木不仁,信口开河,所以鬼神天道也不乏其类啊!

乃谤持戒,名为小乘:大言不惭,还讲所谓持戒是小乘人修的。他不懂得如果不持小乘戒律的话,他连人身都得不到,来世还凭什么修菩萨道啊?菩萨悟空,有何持犯:「菩萨悟空」是要把名闻利养之心空掉,并不是要把持戒之心空掉,更不是把度化众生之心空掉。

其人常于信心檀越:「信心」就是发心修行人,「檀越」就是能够供养三宝、布施众生之人。饮酒噉肉,广行淫秽:既吃肉又喝酒,还大搞邪淫。因魔力故,摄其前人不生疑谤。鬼心久入,或食屎尿与酒肉等,一种俱空:这是魔力,你看这恶心不恶心啊?破佛律仪,误入人罪,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又彼定中诸善男子,见色阴销,受阴明白,味其虚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无限爱生,爱极发狂,便为贪欲。此名定境安顺入心,无慧自持,误入诸欲。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化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魔心生厌,离其身体,威德既无,陷于王难,疑误众生,入无间狱,失于正受,当从沦坠。

这是开示受阴第十种魔境,「着有恣淫」。又是谈的淫欲,跟前面不一样,这里是以淫欲作为职业。

味其虚明:这是身体得到了虚明体露,在这种禅定境界中产生一种妙触,是非常奇妙的感受。所以持戒不精进的人,在这个时候自然而然升起男女的欲望,在这个时候提起观照,欲念即当下销除,不提起观照就容易被欲魔入心。深入心骨:说明他这种欲望的程度。

其心忽有无限爱生:仍然是描述这种心态,他整个脑子里都是打这种妄想。爱极发狂:进一步描述他这种心态,竟然到了发狂的地步。便为贪欲:在一切的贪心中是男女淫欲之贪为最,万恶淫为首。

此名定境安顺入心:这是禅定的轻安所引起的一种副产物,即负面的习气。世间尚有饱暖思淫欲,这个「入心」是表欲界众生的一个主要的特点,就是男女之欲。我们要好好正视这个问题啊!无慧自持:有智慧的话,他一念心当下就能定下来,不怕念起,就怕觉迟。误入诸欲:这是修持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有的定力,误入歧途。

悟则无咎,非为圣证。若作圣解:把贪图男女之欲的那种心认为是一种自在解脱。则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说欲为菩提道:把这个男女之欲说为菩提道,下面这段经文就是专门针对现在的那些假密宗。要注意,是假密宗,不是真密宗。平等行欲。其行淫者,名持法子:跟他行淫欲的就是持正法的佛子。

神鬼力故,于末世中摄其凡愚,其数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满千万:这些人弟子特别多啊!老佛爷就是老佛爷,这些情况早有预言,他在世的时候有这样的情况,现在更是变本加厉!这哪是佛法呀?

魔心生厌,离其身体:附体之魔玩够了,玩腻了,就离开这个修行人的身体。看样子是这个修行人在怎么样,其实修行人有没有得到什么?完全是魔利用他的身体。有些本身就是强盗土匪、社会上的下九流,来混到佛门里来诈骗钱财、诈骗感情。威德既无,陷于王难:魔附体的人他为什么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啊?因为魔有点神通,他能调理,但是魔力没有了以后,他自然这些事情就会败露,就会被绳之于法。

疑误众生,入无间狱:被他糟蹋的人并不是就是无辜的,他照样下地狱。你虽然看起来是被骗的,但你有没有那种欢喜的心啊?你只要有那种快乐的心,你必下无间地狱。你说这个冤枉不冤枉呐?害那么多人,成百千万的人跟着一起下地狱。谁叫你愚痴啊?

失于正受,当从沦坠:所以这个勇猛精进、走火入魔的修行人要下地狱,被他伤害的成千百万的人也要下地狱,那个魔他也要下地狱。因缘果报,丝毫不爽。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

阿难!如是十种禅那现境,皆是受阴用心交互,故现斯事:阿难啊!在这个受阴区宇中的十种阴魔境界,就是你的禅那的观照与你的妄心互为高低,都是你自己的事,与别人没有关系。你的心光明磊落,魔不能入,全靠自己把持自己。

众生顽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缘,迷不自识:这里是讲修行人教养的问题,自己不知道自己有多重,不知道天高地厚。就是前面讲的,给点春风就要荡漾,给点阳光就要灿烂,给点染料就要开染坊。

谓言登圣。大妄语成,堕无间狱。汝等亦当将如来语,于我灭后传示末法,遍令众生开悟斯义,无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护,成无上道:在破除五阴的这五种过程中,每一次到最后都同样是这种说法。「如来语」,最究竟的如来语就是一心三藏的道理,把它开示于众生,令一切众生悟入此理。

那么对于不是以《法华经》《楞严经》为宗而修持禅定的人,要把这五十种阴魔境界提前告诉他们,让他们遇到这个事情的时候,自然而然就会得到加持,懂得了他就能避免。

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受阴尽者,虽未漏尽,心离其形,如鸟出笼,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得意生身,随往无碍。

以上受阴区宇中十种魔境能够突破,即破除受阴以后有什么功德呢?

虽未漏尽:是指还没有了生脱死,还没有证四果罗汉。心离其形,如鸟出笼:这个身子到底是不是我啊?这是证初果罗汉其中的一项标准,但是他已经得到一定的自在解脱。「如鸟出笼」,灵魂是鸟,肉团身就是笼,就和鸟飞出笼子一样自由。

已能成就从是凡身,上历菩萨六十圣位:进修菩萨位,这是他的一个前提,如果从现在开始好好修的话,他从这个位置上可以顺顺利利地通过六十圣位的修行。当然这个六十圣位的修行如果按照别教来讲,还要修三大阿僧只,达到的果位也仅仅是圆教二行位的菩萨。作为别教修行人来讲,破除了受阴,就意味着已经给你打开了通途,你现在可以上路。

得意生身:你现在开始就是双重身份,都能得到妙用——肉团身有用,这个灵体出窍也有用。随往无碍:是相对于受阴未破时而言的无碍,并不是究竟位。因为在想阴过程中,任何一方面出了错都要下无间地狱,所以仍然是有碍。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是人虽则无别所知,其言已成音韵伦次,令不寐者,咸悟其语,此则名为想阴区宇。

这是在把色阴、受阴已经圆满破除的前提下,进入想阴区宇,这里打了一个比方来说明此时这种境界。

譬如有人,熟寐寱言:就像一个熟睡中的人说梦话一样。「熟寐」,人睡得很熟;「寱(yi)言」,说梦话。是人虽则无别所知:破除了色阴和受阴,他只能在现量的境界。虽然还没有更多的什么功德,但到了这种境界已经不错了。其言已成音韵伦次:这个很有意思,这就是讲口头禅。令不寐者,咸悟其语:让那些明心见性的人听了他讲的都是对的,可是不明心见性的人就不知道讲的什么意思了。这样打口头禅的人很多啊!那么虽然他不懂,在阿赖耶识也种下一个种子,也能得到福报受用,但是要了生死,他必须得彻底搞懂。

此则名为想阴区宇:这是想阴区宇的特征。

若动念尽,浮想销除,于觉明心,如去尘垢,一伦生死,首尾圆照,名想阴尽。是人则能超烦恼浊,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

这是提前概括,如果把后面想阴区宇的那十种阴魔境界破除了,想阴尽了,是什么样的主要特征呢?

若动念尽:意识心再也不会打妄想,像这种人连梦都不会做的,心清净了。浮想销除:就是头脑里那些印象、过去积累的种种事情他不会想起,他没有动念的习气,里面的法尘不能现前。「浮想」就是浮尘、法尘。

于觉明心:一般说为第八识或第七识,两者都是我们的意根,第七识是第八识的一个见分而已,就是里面的那个我,方便说为灵体。如去尘垢:就是污染的那些气氛除掉了,不仅除掉了,连痕迹也要用除掉。

一伦生死:即十二类众生的来龙去脉、生住异灭、相互地转化,在这里只涉及到分段生死,还涉及不到变易生死。首尾圆照:心里已经看到十二类众生的来龙去脉,已经知其然,但是还不知其所以然。也就是说这个时候进入下面的行阴区宇,要破除行阴了。

名想阴尽:想阴尽了,相当于前面观世音菩萨破六结的「觉所觉空」,进入了观空。那个「闻所闻尽」,已经尽了。是人则能超烦恼浊:「烦恼浊」是由我们的意识心所造成。意识心和外面的六尘就跟织布一样,横竖交织成「烦恼浊」。

观其所由,融通妄想以为其本:举个例子,我现在问大家,菠萝酸不酸呢?梅子酸不酸啊?你们嘴里酸了没有?酸了,这就是「融通妄想」。那么到了烦恼浊,我们过去经历的事情也好,人也好,偶尔回想起来还会耿耿于怀,这就是融通妄想。本来事情已经过去了,他老放在心里,这就障碍了我们证菩提涅盘。

阿难!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圆明,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盘,来彼求巧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其形斯须,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或寝暗室,身有光明。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令其家资,无故耗散。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这是开示想阴第一种魔境,「贪求善巧」。

彼善男子受阴虚妙:修行人在破除了色阴以后,已经证得这个肉身内外无碍,破除了受阴以后,这个身心更加虚明、宽广、自在。怎么「虚」呢?就像镜子一样,有物来现,不管你是大小、好坏、美丑,都能即来即受,即来即现。相对而言,心窍已经比较开通。

不遭邪虑:在破除了受阴以后,修行人已经成就了意生身,所以他这个灵体已经可以自由地出离肉团,再也不会受到外魔来侵入心腑这种伤害。如果来了的话,他这个意生身可以离开。外魔既然没有办法进入他的身内来控制他,就变换方法来干扰他。他在你的身外,站在你的对面,借助附体于别人再来迷惑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在色阴区宇是自己的心魔,固执己见;在受阴区宇,魔可以进入你的心脏来控制你;在想阴区宇,是魔来站到你的对面引诱你。

圆定发明:破除了受阴和色阴各十种阴魔境界,定力相对而言,进一步圆满了,「发明」是进一步地发扬光大。

三摩地中,心爱圆明:成就了这种「圆明」,所以产生了一种执着。锐其精思,贪求善巧:如果说他不产生执着,始终保持一种平衡的心态,静观其变,这就很好,可以继续突破,不至于着魔。「锐其精思」,是集中一切的精力。你禅定中如果把慧丢开,一味地定定定,就会出事,这叫急于求成。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其便」,是不是他自己修行中的漏洞啊?这个一念心乱,被外魔钻空子。飞精附人:这个「飞精附人」可厉害了,哪怕是无量百千万亿个太阳系、银河系之外的一个魔,他要到你这里来,只要一念就到,没有速度,距离就是速度。所以我们不能掉以轻心,魔要到哪里来,不需要跟你商量的。这里的附体不是附那个禅定之人,他是附另外一个人。这个被附的旁人,告诉大家,也不是无缘无故被附,两者互相之间都有因缘关系,如果没有毛病魔也附不了他。口说经法:他莫名其妙地就开悟了,就会讲经说法了。

其人不觉是其魔着,自言谓得无上涅盘:「其人」就是被附之人,本来是个好人,这个时候已经变成傀儡,变成邪师了,他却不知道,还以为是自己证到了佛果。知道了就好办,那他就不会做坏事了。来彼求巧善男子处:被附之人来到善男子面前,也就是这个修行人面前。敷座说法:搞一块布坐在那里,搞一堆草垫在那里,就是敷座说法。

其形斯须: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刹那的功夫。或作比丘,令彼人见,或为帝释,或为妇女,或比丘尼:比丘、比丘尼、帝释、妇女,大家都知道,他还可以示现这种种的相让这个修行人亲眼见到,这是在乍现神通。有些邪门歪道以一点点连鬼神都看不起的小小小小小神通来诈骗佛法,这个问题很严峻啊!那些神通不要修,我们一死马上就有,连鬼都有。因为在鬼道里物质文明非常糟糕,他没有神通不足以生存。

我们在这里做一个法会,念几句咒,马上那大米饼干如须弥山一样大。这些鬼即使在无量百千万亿恒河沙数的太阳系之外,他都看到这里有吃的,因为他有天眼通;他有天耳,知道寺院僧人在念咒,在叫他们来吃饭;他有神足通,一念就到。我们这个心不可思议啊!你在中阴身期间就是漂浮不定,我们现在听闻正法就是为了能管住神通。在中阴身期间神通出现,我们必须管好自己,不要利用神通惹祸。当然,也有些护法的正神附到人体是行菩萨道,行善积德。

或寝暗室,身有光明:在暗中别人都能看到他发光,仍然是乍现神通。而一般修禅定功夫之人,到了这种程度也很不简单,但是这个与开智慧没有关系。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信其教化,摇荡其心:这是修行人不明就理,以为这是真佛来了。「摇荡其心」,心里乱了,不知道怎么办了。破佛律仪,潜行贪欲:因为破除了受阴以后,人的禅定功夫加深,会生起一种男女欲望的妙触。如果意志不坚定,这时很容易被拉下水。这个修行人看到种种神通现前,毫无疑问把他当成活佛、活菩萨,原来那种勇猛精进求证佛果的心开始堕落。

口中好言灾祥变异,或言如来某处出世,或言劫火,或说刀兵,恐怖于人:这是吓唬人的,但有时候讲的还是真的,你会看到果然就是那个事情。比如他说三天以后有一场大暴雨,到时果然就有;又讲你十八年前得了一个什么病,一想,对呀,就是那个病。然后他就可以信口开河,搞得你真假难辨。那么有些附体的鬼魔确确实实能够讲清楚一些过去世中的事情,我们也不要怀疑。凡是我们今生今世能够相遇在一起的,一般在过去几世、十几世中缘分都有,但是要防止被魔迷惑,防止我们利用这种缘分来互相干扰。有这种缘分只能互相鼓励,今生今世一定要成就,共同珍惜这个正法来广度更多的众生,要把这个心用好,而不是用邪。所谓「劫火」,是指大三灾,「刀兵」是指小三灾。令其家资,无故耗散:这些邪师到哪里都是劳民伤财。

此名怪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这个怪鬼是贪习。虽然有贪习,但他曾经在过去世中也有所修行,所以年老以后被天人提拔使用,解决他这个老年无依无靠的问题。这个时候他又不思悔改,旧病重发,反而到人间来扰乱修行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他自己感到附体不好玩了,无聊了,玩够了,玩累了,就走了。「彼人体」就是被魔所附之人。弟子与师,俱陷王难:「弟子」是指修三摩地之人,「师」是指被魔所附之人,都要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这还只是现世花报,还有来世果报,要下无间地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修行禅定的人提前先明白这个道理,一旦将来遇到那些魔境,你就不会上当受骗。当然如果先觉,明白一心三藏道理是不是更好?你不要叫他走,让他给你当护法。迷惑不知,堕无间狱:要下无间地狱,是不是非常可怜啊?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公主殿下在线求生 和满级大佬互穿以后 美漫世界中的最强装备供应商 戏精女主穿越了 天降四宝:这个爹地有点帅 穿成豪门炮灰专心搞事业 木叶之我的忍术有点多 星际元帅在古代日常 猫夫娇养 大王来也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