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类型 > 印广法师【楞严经】讲记全集 > 第九第76讲

第九第76讲(1/2)

目录
好书推荐: 玄冰之鸿蒙篇 只想做个御灵师 我出马的二十年 宠妾灭妻?主母重生废侯府嫁反派 恐怖从旅馆开始 鸣龙少年:我的衫姐柔情似火 陈情令之朱雀之主 冷恋爱人 漫画家的奇妙历险 茅山术

即时如来将罢法座,于师子床,揽七宝几,回紫金山,再来凭倚。普告大众及阿难言:

佛做这样一个动作,是来轻松缓和一下这个法会的气氛。

将罢法座:法会接近尾声。于师子床:在法座上,也可以说在师子座上。揽七宝几:佛用手扶在桌子上。佛前桌就是「七宝几」。回紫金山:转动了一下佛身。「紫金山」即佛身。「回」即左右转动一下。再来凭倚:还是扶在七宝几上。普告大众及阿难言:本来前面话可以结束,佛仍然结束不了,又接着说下文。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或汝阴魔,或复天魔,或着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认贼为子。又复于中得少为足,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

汝等有学缘觉声闻,今日回心趣大菩提无上妙觉,吾今已说真修行法:这是总结上文。我还有些重要的事没有给你们讲清楚,所以欲罢不能,有些话非讲不可。

汝犹未识。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细魔事:你们还没有明白在修行过程中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汝犹未识」,就是你们还没有明白。「修奢摩他毗婆舍那」,总述在修行过程中的问题。「奢摩他」,就是首楞严大定,就是法华三昧,就是讲我们的真心本来面目,就是讲一心三藏,在佛法里叫悟门,必须从悟门而入,然后带果行因。「毗婆舍那」,它属于妙三摩提的一个法门。妙三摩提就是行门,是微密观照,用心观照。由自性本定再进入毗婆舍那那种事定,用心观照就进入事相的观照。「微细魔事」,就涉及到后面的五十种阴魔境界。对于没有明心见性的人,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九要走火入魔,他跑不了。在五十种阴魔境界里,他在每一种阴魔境界都可能走火入魔。

魔境现前,汝不能识,洗心非正,落于邪见:「洗心非正」,是他没有明心见性,不懂得现前的魔是谁。「落于邪见」,自以为是,现前的魔、附体的魔也好,从外面装模作样来表现的魔也好,能够操纵自己的魔也好,他都会当真,并产生邪知邪见。

或汝阴魔:这是自己的心魔,他心里很顽固地这么认识,特别是这种人不容易觉悟,他用下劣心、牛羊眼来看待一切的善人、善事、善法,这都是自己的心魔,很难改变。

或复天魔:天魔是比较高级的老练的魔王,这个天魔讲经说法都不亚于佛,除一心三藏之外的法天魔都能讲,而且他能揣测把握你的心态,他能够投其所好。一旦天魔现前的话,你把如来藏道理一讲,他马上连影子都没有了,就走了。他知道你厉害,服你了,有自知之明,他知道糊弄不到你。或着鬼神:这里鬼神是指鬼道、仙道的附体。或遭魑魅:魑魅是比较低等的一些妖怪、厉鬼之类的众生。他不传什么法,他是害你,叫你难受;他就糟蹋你,报复你。鬼神当中有护法的正神,也有破法的邪神。

心中不明,认贼为子:阴魔境界现前的时候,他心里迷惑颠倒,反而把魔当成是自己,当成是佛,当成是菩萨。

又复于中得少为足:这是讲自己修行不明真理,自以为怎么样。其实不是那么样,大妄语成下无间地狱,就是得少为足,未证谓证。

如第四禅无闻比丘,妄言证圣,天报已毕,衰相现前,谤阿罗汉身遭后有,堕阿鼻狱:有一个比丘修四禅八定修到第四禅,他并不懂得禅定的境界和阿罗汉的标准,把第四禅就认为是四果罗汉——其实四禅八定还抵不上初果罗汉,但他认为自己已经证到四果。在四禅天的人还有肉身,而四果罗汉只是有一个灵体出现,他还没有证到灵体,所以他认为这个阿罗汉有身体。这是诽谤阿罗汉,而且讲没有涅盘果可证。由于有这样的念,所以下无间地狱。

那么在一切罪过中,以诽谤大乘的罪过为最大。《楞严经》讲得很清楚,我们可不能不当回事。诽谤大乘佛法的罪过比杀人放火的罪过大无量倍。你对《法华经》《楞严经》以及对受持《法华经》《楞严经》的人皱一皱眉头,都是下无间地狱。这是佛在《法华经·譬喻品第三》中金口玉言。我们不可不信啊!不要去以身试法,不能用世间人的眼光来看待:不就讲了一句话嘛,有多大事?

汝应谛听,吾今为汝仔细分别:佛预备要讲五十种阴魔境界,佛要细细地讲,要求法会大众也认真地听。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伏听慈诲。

阿难起立,并其会中同有学者,欢喜顶礼:菩萨请法的礼数,千篇一律。伏听慈诲:这是以恭敬心把所有的妄想都伏住了,一心一意听闻正法。

佛告阿难及诸大众:汝等当知,有漏世界十二类生,本觉妙明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

佛讲一段经之后,或者开讲一段经之前,往往时不时地就会提起一心三藏,足见他老人家良苦用心。

汝等当知:你们一定要知道,虽然我讲过很多次了,但是我现在还是要啰嗦啊,不要怕我啰嗦。是不是这个意思啊?有漏世界十二类生:这实际上包括了整个十法界无量的万法。

本觉妙明:「本觉」,本来就是佛;「妙明」,由于我们的报身智慧而显现出十法界森罗万象、千变万化。觉圆心体:一即无量,无量即一,圆融圆满圆通,都是一个心,都是一个体。真心本来面目非一非无量,可以现一现无量;非菩提非烦恼,可以现菩提现烦恼;非本觉非妄觉,现本觉现妄觉,这就是「觉圆心体」。与十方佛无二无别:进一步解释这个「觉圆心体」,一定要懂得无二无别啊!十方佛就是我,我就是十方佛。无二无别是对有二说无二,不然的话你又变成通教了。我们是在二说无二,所以叫不二法门。你不能讲是二,也不能讲它不是二。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痴爱发生,生发遍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

这短短的几句话又是在重复讲第四卷的168个字,重复讲前面的三种相续。所以老佛爷真是良苦用心,三句话不离本行。

由汝妄想迷理为咎:这是总讲十法界由妄想生灭。「迷理为咎」,「迷理」是讲生相无明,无明妄想归根到底,是一个生相无明在那里作祟。

痴爱发生:观照为业相无明,根本无明中第一个念。可以把业相无明说为生相无明之果,生相无明说为业相无明之因。这也是方便说,不能当真。对生相无明这个法,连等觉菩萨他也没有办法说。我们是大胆地打一个比方,大概地观照一下就行。破除生相无明,必须由诸佛如来亲自出马,否则等觉菩萨破不了。

生发遍迷:这是讲转相无明,也就是第七识、意根,十法界一切的万法就是由这个东西在作怪,都是它自己在变现。由佛变成凡夫,由凡夫变成佛,都是通过这个转相无明。「生发遍迷」,遍于十方三世一切处。

故有空性:首先它执着一个虚空,由于业相无明出现以后,它本身已经造成了虚空,可是他并不知道自己是虚空。所以有了第一念无明以后,跟着就有了第二念,这第二念就对着第一念无明看,这个第二念无明叫转相无明,这个时候它执着了这个虚空,它开始变现十法界。

化迷不息,有世界生:有了业相无明,有了转相无明,是不是「化迷不息」啊?一个妄想一个妄想地不断,然后对着虚空业相一看,一看一动是不是风啊?由此风轮执持世界,看得久了以后就出现了坚固的物体,坚固的物体与无明风动这个风,风是不是有速度?摩擦是不是生热?摩擦生热是物理学的观点。其实呢,是通过摩擦的这个动作、形相而使我们本来具有的这个热相来现前,这个热是心里本有。当有了热量(火轮)以后,由热量执持金轮,使得这个坚固的物体再生出水来,那这个水是不是由热量生出来的?也不是。水也是我们心里本有,这是利用热量跟固体物的这个因缘和合而现出水相来。那么有了地、水、火、风无情的万法以后,我们这个妄想心就把这些地、水、火、风调和在一起,成为有情世界,这叫「色杂妄想,想相为身」。所以虚空、世界、山河、大地、天、人、鬼、畜……各种各样的众生就全部出现了。「有世界生」,这个「世界」就是指三种相续,即世界相续、众生相续、业果相续。造业结果,结果受报。

我们生生世世形成这种颠倒的轮回,在《楞严经》怎么讲?「发明便解脱」,妙不妙啊?你明白这个道理就已经解脱了。《楞严经》还讲,「虽终日行,而不自觉,枉入诸趣」,也就是讲修行人不明白这个道理,纵修无量劫、每天都在修,也都是在「枉入诸趣」啊!所以古人言,自从一读《楞严经》,不读世间糟糠书。因为你把如来藏道理搞明白了。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皆是迷顽妄想安立。

则此十方微尘国土,非无漏者:此国土中下至三恶道众生,上至等觉菩萨。皆是迷顽妄想安立:都是我们的无明妄想所变现。「无漏者」就是佛,他是怎么变现的?是菩提变现。菩提和妄想是不是都是我们真心本来面目啊?变现为究竟如来的时候,他得到圆满的大自在。这里「无漏」是按照究竟意义讲。分别来说的话,阿罗汉相对于六道轮回的众生是不是无漏啊?明心见性的菩萨相对于阿罗汉来讲,阿罗汉就变成有漏,他是漏在法执里;明心见性的菩萨是无漏,他已经破除了几分或者几十分法执。那圆满佛对分真即佛,分真即佛又变成有漏,包括等觉菩萨是不是有漏啊?只有圆满佛是彻底的无漏。

当知虚空生汝心内,犹如片云点太清里,况诸世界在虚空耶?

这是开权显实。

当知虚空生汝心里,犹如片云点太清里:「虚空」是不是无边无际啊?在我心里。「太清里」是「虚空」的一个代名词,这是不是一下把凡夫的心量扩大了?

况诸世界在虚空耶:何况山河大地、天人鬼畜都在虚空里。既然虚空在我们心里,那释迦牟尼在不在我心里呀?牛魔王在不在?黄金白银、甘露水在不在?牛屎狗粪在不在?都在。但佛讲的这句经文对不对啊?这是方便说。不是虚空在我心里,而是我就是虚空。谁在谁心里啊?所以佛讲法是抱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是先把执着于事相的凡夫引导过来,一旦到了这个位置,就要马上否定掉。我们讲如来藏心地法门,是不是破字当头,立在其中啊?把一切法破掉以后,它当下就立起来了。所以破和立是不是不二法门?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此十方空皆悉销殒,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

这段经文比较难懂,高层次的境界用智慧才能观照到。

汝等一人发真归元:只要有一人发心,不要说许多人,只要有一个人「发真归元」——发了这个心,明白了如来藏的道理。此十方空皆悉销殒:「十方虚空」包括前面讲的国土世界,怎么「销殒」啊?是全部化分别为无分别,并不是我一发心成佛就到处搞大地震,那怎么得了啊?所以在你心里也要归于无分别,那你这种心量来讲,当下十方虚空世界它能不能感觉到啊?都能感觉到。可是我们的六识不一定能感觉到。

佛在《法华经》怎么讲的?一念信解如来藏,是不是「发真归元」啊?功德胜过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等无量法门修无量大劫功德的无量倍,所以整个山河大地都会感觉到这种力量。但我们自己感觉不到,不等于它就不存在。

云何空中所有国土而不振裂:「振裂」可以理解为六种震动,要振裂掉那些烦恼习气,不能理解为搞地震。因为正法道场是破邪嘛,破邪就要振裂啊!

汝辈修禅,饰三摩地。十方菩萨,及诸无漏大阿罗汉,心精通?,当处湛然。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如何令汝摧裂其处?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

汝辈修禅:这里的「修禅」就是修法华三昧、首楞严大定。动也好,坐也好,都是在观照真理。饰三摩地:就是成就定力。「饰」就是成就,「三摩地」是禅定,定力。

心精通?:他已经有了智慧,有了六种神通。「心精」是它的一精之明,「通?」,他能与我们道交感应为一个本体。当处湛然:「湛然」就是它更加殊胜,大光明藏流更加圆满,更加气派。

一切魔王及与鬼神诸凡夫天,见其宫殿无故崩裂,大地振坼:为什么「无故崩裂」啊?因为包括天人在内都是有分别法,那么受到无分别法这种气氛,它自然要晃动,因为明能破暗。佛光没有明暗之别,它是真正的明。「大地振坼」,这种「振」比地震的强度大无量倍,既然大无量倍,那我们怎么感觉不到啊?就是因为它震得太快了。

明心见性的菩萨心量扩大以后,他这个心力对十方法界那种特别的加持,十方法界的万法都能得到各不相同的感受。大家要深信不疑。感应的层次等级各有不同,是由于我们自己的心力、心速以及各种不同法界的同分妄见的差别所致。下面还有种情况。

水陆飞腾,无不惊慑。凡夫昏暗,不觉迁讹:这里是总指以上的种种现象。「不觉迁讹」,凡夫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不知道有圣人出现,不知道有佛力加持,他反而感到这是不是阴阳失调啊?他这样来认为,把佛力跟魔力混为一谈。魔力固然对这个世界造成痛苦,造成伤害,但是佛力对法界的加持是不是也要经过一定的痛苦啊?当我们以正知正见来扭转邪知邪见的时候,也有个痛苦的过程。比如说修忍辱,这虽然是佛力,你感到不感到难受啊?要是叫你把口袋里的钱掏出来供养三宝,一开始是不是也舍不得啊?凡事总要有一个过程。他慢慢地明白了这个道理,养成了习惯,这时就把忍辱已经当成一种快乐,把供养三宝、帮助众生当成自己最大的享受。

相反,对于那个魔力特别重、我执特别重的人,如果你这个佛力过分地加持他,就好比我们在黑暗里,突然阳光出现是不是会觉得非常刺眼呢?要有一个过程才能适应。我们刚开始接受正法时,总带有一点的不习惯,带有点抵抗心理,就是这个道理。

彼等咸得五种神通,唯除漏尽,恋此尘劳:这里是特指那些神通力量比较强的歪魔邪道、天魔、鬼魔、鬼王之类。「咸得五种神通」,即天眼通、天耳通、宿命通、神足通、他心通。妖魔鬼怪都有五种神通,如果证到第六种神通,漏尽通,那就是圣人阿罗汉。这五种神通的等级也有天地之别,但是在某种程度上都能得到自在。他都能千变万化,能示现庄严相。

如何令汝摧裂其处:他怎么能容忍你对他的伤害?我们在《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讲到无情亦情、心电感应,如果不通过实践,怎么知道你心力那么强啊?人和人之间,人和一切万法之间,都可以心电感应。怎样化解同事之间的误解和怨恨呢?你只要心里对他生欢喜心,要真欢喜,一定会化解;相反你要想通过嘴巴来表白,你浑身是嘴都讲不清楚,有时反而还越讲越麻烦。这就是心法的奇妙。

是故鬼神及诸天魔、魍魉、妖精,于三昧时,佥来恼汝:所以鬼神、歪魔邪道、鬼怪这类的众生在修行人用功悟道时就会统统跑来扰乱。「佥来」是都来。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汝妙觉中,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徒恃神力,但为其客。成就破乱,由汝心中五阴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当处禅那,觉悟无惑,则彼魔事无奈汝何。阴销入明,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

这就是讲为什么外魔不能伤害明心见性之人。

然彼诸魔虽有大怒,彼尘劳内:这些歪魔邪道虽然很恼怒,想要扰乱修行人,但他是在「尘劳内」,是在烦恼中。烦恼的心光能不能与明心见性之人的心光相比啊?生住异灭是一种虚幻,他那种心的力量是浮动的,不真实的。而明心见性之人吃了秤砣铁了心,他知道一切万法都是我,如如不动,管你天魔外道怎样,都不为之所动。首先要懂得,鬼和魔他害不了人。他之所以能害人是因为你这个人本身就有恐惧心,是自己把自己吓坏的。只要你没有恐惧心,你就比他狠。就这么简单,太简单了。

有一位修行人在用功,有一个阿修罗在他面前千变万化,一会儿变成个美女,一会儿变成一个很丑很丑的男人,一会儿身比天高,一会儿变成老鼠那么一点点东西。他也就是看看那个阿修罗而已,因为他不害怕他,反而是这个阿修罗过来攀缘,说:「你就不能问一句我是谁吗?」他是不是来表现自己啊?修行人回答一句话,说:「还有我吗?」这个阿修罗立马跪下来,拜他为师。

汝妙觉中:特指见一心三藏之人。如风吹光,如刀断水,了不相触:就好像风再大,也不能把这个电灯光吹动,也不能把太阳光吹得摇摇晃晃;刀再锋利,也不能把水砍断。这里是打了两个比喻。

汝如沸汤,彼如坚冰,暖气渐邻,不日销殒:第三个比喻,沸腾的开水与那个寒冰谁厉害?寒冰只会被沸水融化。徒恃神力,但为其客:妖魔鬼怪想来扰乱明心见性的修行人,是白白地耗费精力,机关算尽反污了自己的清净心,这是挖苦讽刺。你搞来搞去都是自讨没趣,到最后只能自己离开。

成就破乱:是你走火入魔了,被害了,被歪魔邪道成就了他的破坏功夫。由汝心中五阴主人:是由你自己做主,不是由客人。强盗还怕弱主,他属于非正义,所以心里胆怯。何况我们是明心见性的修行人?魔来也是带有试探性的,所以两军相逢勇者胜。明心见性的人胆最大,为什么?他知道一切都是我,他有什么好害怕的?他不会走火入魔。

主人若迷,客得其便:他看你勇猛精进了,过去世的冤亲债主生红眼病来干扰你。所以我们要好好把《法华经》《楞严经》读懂,心里要亮起来。要不然的话,懈怠不能成就,精进容易走火入魔。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当处禅那:就是抓住当下,「禅那」就是定力,你当下明白了道理,你就会用心,就能战胜魔事。觉悟无惑:我已经觉悟了,叫定共慧,可以面对一切的灾难。则彼魔事无奈汝何:种种魔境自然而然销除,对你没有办法,无可奈何。

阴销入明:是指明心见性之人破除了五阴,识破了五阴,而阴转晴,暗转明,心里光明了,进入大光明藏流。好好想一想,当一个人真正明白十方法界都是我的时候,这个功德不得了啊!则彼群邪咸受幽气,明能破暗,近自销殒,如何敢留,扰乱禅定:「幽气」是指阴暗之气,所以这个阴暗之气遇到明气是不是自然销殒了?他要么就逃跑,要么做你的学生或者护法,当下境界就提升了。

所以不管谁来误解正法,诽谤正法,我们都不要害怕,只要他敢面对现实,我们就能把他转过来。你把《过五关度六将证菩提》搞明白,足以对付一些比较低级的歪魔邪道。当然要做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你还要把《法华经》《楞严经》彻底听明白,才可以教化十方三世一切众生。

若不明悟,被阴所迷,则汝阿难必为魔子,成就魔人。如摩登伽,殊为眇劣,彼唯咒汝,破佛律仪,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心清净故,尚未沦溺。此乃隳汝宝觉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没,宛转零落,无可哀救。

若不明悟:本身就是暗,以暗遇暗,也就暗被暗迷,这是不是顺手牵羊的事?顺理成章,你也是暗,我也是暗。这里举例子拿阿难来讲。

如摩登伽,殊为眇劣:「摩登伽」是个下流的女人,她是个妓女,是被人看不起的下九流。「眇(miǎo)劣」就是下劣。彼唯咒汝:摩登伽仅仅是通过一个邪咒来动摇你的心。破佛律仪:让你破戒,险失戒体。八万行中,只毁一戒:小乘法持戒特别精严,叫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个法上次已经传了,不再重复。心清净故,尚未沦溺:阿难毕竟已证初果罗汉,关键的时候他要掂量,所以正要破戒的时候,他突然心里想起了佛,便与佛道交感应。

此乃隳汝宝觉全身:这些五阴魔境可不是只毁你一戒两戒,而是从根本上毁你,让你整个的知见迷惑颠倒,毁你法身慧命。「此乃」,是指佛马上要介绍的五十种阴魔境界。「宝觉全身」,虽戒坏而见不坏,尚能有救,你可以带业往生,可以成就法身慧命;若戒坏见也坏,那你无可救药。

如宰臣家:就像当官的人家里一样。过去当官的人特别容易犯罪。这是比喻正在修行中的人。忽逢籍没:就是犯罪后没收全部的家产。这是比喻你不能证果,不能证果还算事小,重要的是你还要下三恶道。走火入魔苦啊,为什么?是你自己的心黑暗啊,与三恶道的那种气氛相适应而导致的恶果,就这么简单。宛转零落:还要把他放逐受罪去。家也没有了,就到外面去服刑乃至杀头。这是比喻如果你走火入魔。无可哀救:佛也救不了你,佛不度无缘之人。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销落诸念。其念若尽,则诸离念一切精明,动静不移,忆忘如一。当住此处,入三摩提,如明目人,处大幽暗,精性妙净,心未发光,此则名为色阴区宇。

从这段经文往下涉及到修行人所要面临的色、受、想、行、识这五重阴魔境界,在这五重阴魔境界中,佛列举了五十种阴魔境界,提前警告修行人,你会遇到这些境界,你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五十种阴魔境界还要与前面观世音菩萨讲的解六结那段经文相对应起来观照。大部分的人在色阴境界里就逃不出,却自认为已经怎么样长怎么样短了,讲你是走火入魔都还是抬举你,其实你还够不上走火入魔的资格。这是一个很敏感的问题啊!下面来看经文。

阿难当知,汝坐道场:不要认为「坐道场」就是两条腿盘在这里,什么也不想,那是修枯定、修无想定;什么也不想,但是必须提起正念,这就是传统的禅定。究竟来讲,「坐道场」即是理事双修。怎么样理事双修呢?明心见性即为理修,然后在这种思想指导之下,既可以打坐,也可以吃饭、穿衣、走路,不执着任何形相,这叫「坐道场」,也叫首楞严大定。销落诸念:就是排除一切的杂念,历事炼心,以心转境。当确定了一种次第以后,就一直保持着这种平衡的心态,这就进入禅定,进入行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书页 目录
新书推荐: 重生暖婚:隐婚老公,宠翻天 斗罗之全职阴阳师 农门小仙妻 我怕是遇到了假霸总 暖婚甜蜜蜜:宁少,强势宠 这只公主是假的 陈总,你前任又来公司挖人了 我创造了赛博修仙 规则怪谈:我用残缺天赋完美通关 八零:病弱知青在乡下养崽开摆
返回顶部
document.write ('');